中国古代的“点茶”技艺,可以甩咖啡拉花几条街_OK阅读网
双语新闻
Bilingual News


双语对照阅读
分级系列阅读
智能辅助阅读
在线英语学习
首页 |  双语新闻 |  双语读物 |  双语名著 | 
[英文] [中文] [双语对照] [双语交替]    []        


中国古代的“点茶”技艺,可以甩咖啡拉花几条街

来源:中国日报    2022-04-17 08:00



        如今,咖啡拉花已经很常见,不过在茶汤上作画就鲜为人知了。韩喆明就是这门手艺的传承人,他学习并完善了这一艺术。中文里,这项艺术被称作“点茶”,曾是宋代(960-1279)的一项仪式。
        在过去六年的时间里,40岁的上海设计师韩喆明使用茶粉和茶勺,在茶汤上勾勒了近200幅古画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说,“对茶进行艺术加工,可以让人们有更强的仪式感,增加品饮的趣味。”
        他还希望这种古老的中国点茶文化能与当代人的生活相结合,让更多人欣赏它的魅力。韩喆明说,点茶能增强茶的味道。“你可以理解为咖啡上的奶盖,只是它是由茶做的,而不是由奶做的。”
        中国茶文化在唐代(618-907)开始发展起来,在宋代达到了“盛造其极”的境界。正如宋朝政治家、思想家王安石所记录的:彼时茶已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必需品,从贵族、学者到普通人,它就像米、油和盐一样不可缺少。
        与唐代的泡茶方法不同,宋代盛行的喝茶方式是点茶。首先将热水倒在细密的茶粉上,调成糊状,然后慢慢加入更多热水,用茶筅不断击打,直到出现厚厚的泡沫。有人认为,这种方法后来传播到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其他地区,与抹茶的制作方式十分相似。
        这种加入热水的动作被称为“点”,“点茶”因此得名。在2019年被列为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        “这有点像用水调婴儿的奶粉”,韩喆明说,“点茶的要领在于练习手腕和手臂的协调性。一盏茶大约要击打180-200下,水与茶才会完全融合并出现泡沫。”
        然后,他便可以用调好的茶膏,自由地在泡沫上作画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自幼学习绘画,对宋代的文化和艺术有着深深的热爱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说,“我母亲是传统文化爱好者,在她的影响下,我也踏上了这条道路。”
        2002年,韩喆明被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录取,并在设计专业学习了4年。
        2006年毕业后,他在上海一家游戏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,业余爱好品茶。渐渐地,他开始了解传统茶文化,并购买陶瓷茶具,特别是宋代茶具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也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说,“我们相互交流心得,欣赏彼此的藏品。”
        为了弄清楚宋人为何爱用那样的器物来喝茶,韩喆明于是频繁查阅文献,在此过程中接触到了宋代点茶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说,“点茶这种精致的喝茶方式让我大为赞叹。据说它同样深受宋徽宗喜爱。”
        宋徽宗所作的《大观茶论》一书,对“点茶”有详细描述。宋人对于好茶的标准,从外观上看,要洁白细腻,越好的茶越白,泡沫越持久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用多种茶叶磨成的粉分别做试验,比如绿茶和红茶,最后他选用了白茶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说,“白茶是一种长时间浅层发酵的茶,比较甘甜,打出来的泡沫又白又细。这是最接近宋人描述的茶汤效果的。”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对古代文献记载的茶盏所呈现的画面感到非常好奇,于是他试图“复活”宋人的茶汤创作。他认为茶沫鲜白类似纸张,而茶膏则像墨水。尽管有国画基础,韩喆明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发现,事实与他的想象有很大出入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说,“在国画里,毛笔在纸上作画是‘软碰硬’,但是用茶勺在松软的茶汤泡沫上作画是‘硬碰软’。”
        一些古典绘画技法可以用于茶上,但需要一定程度的调整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说,他经常去博物馆看宋画。“下笔需谨慎且快,必须赶在泡沫消失前完成。”
        一般来说,从开始点茶到画作完成,时间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。创作的理想条件是茶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,刚好可以入口时。刚开始时,他经历了多次试验和失败。“通常,一个人需要经过一年的练习,才能完全掌握点茶的技巧。”
        如今,他可以一气呵成地在茶盏上作画,包括临摹北宋赵佶的《梅花绣眼图》。
        然而,茶汤上的画面最多只能维持1小时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说,“这是一门短暂的艺术。”他给自己的作品拍照,保留它们的美。
        随着对这门艺术的投入越来越多,为了更好地推广点茶文化,韩喆明在2019年辞去了游戏公司的工作。他把点茶作画的过程发布在小红书、B站和抖音等社交媒体上。他在小红书上已有超过2万名粉丝,一些视频获得了超过30万的浏览量。
        谈到他对这种艺术的理解,韩喆明说,对于茶的艺术加工是为了“提升美感”,而不是取代茶的本质。
        韩喆明说,“除了宋代文人在玩茶时留下的诗词、书画作品等,我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宋代饮茶的器物,以及当时文人为什么要那么玩茶。”
        
   返回首页                  

OK阅读网 版权所有(C)2017 | 联系我们